過去超過一個世紀,中電扎根香港,我哋因應唔同時代嘅社會需求及期望,因時制宜,與時並進,不斷調整能源規劃嘅發展重點,務求喺合理電價、可靠供電、保護環境呢三大範疇取得平衡。
首個階段係「建設發電設施」,從中電喺香港紅磡漆咸道嘅第一間發電廠講起。二十世紀初期,紅磡係重工業地帶,所以中電揀咗喺度興建發電廠,主要供電予九龍嘅工商業客戶,支持呢區嘅急速發展。
「擴展供電範圍」就展現咗六十年代時期,中電配合政府推行鄉郊電氣化計劃,為新界同離島提供電力,擴展輸電網絡,釋放鄉村地區嘅發展潛力,對後來新界及離島嘅發展影響深遠。
七十年代開始,香港工業飛躍發展,百業興旺,提供穩定可靠嘅電力,係經濟發展不可或缺嘅因素。「提升供電可靠度」就成為當務之急,為香港經濟起飛奠定穩固基礎,大型發電設施如青山發電廠及龍鼓灘發電廠,亦喺呢個階段相繼落成。
今日,大家享受住經濟發展成果,亦意識到保護環境嘅重要,可持續發展就成為全球發展嘅趨勢。「規劃可持續未來」展示咗中電最新燃氣發電機組嘅相片,正正係發電設施不斷進步、推動香港逐步轉型至淨零發電嘅最佳例子。
喺日常生活中,大家已經習慣電力隨手可得。穩定嘅電力供應,除咗有中電長遠周詳嘅能源規劃,原來每日廿四小時都必須作出妥善、細緻嘅安排,以應付每日預期嘅用電需求。
喺你眼前有一個輕觸式螢幕,展示咗唔同客戶群、時節及情景嘅用電需求。
請輕按「住宅與工商業」圖案,圖表展示咗一日廿四小時內唔同用戶喺唔同時段嘅電力需求分佈。藍色線代表住宅用戶,而橙色線代表工商業用戶。工商業用戶嘅用電主要集中喺日間,各行業喺日間嘅頻繁運作令用電需求快速上升;住宅用戶嘅用電量就集中喺晚間,大家放工之後返屋企煮飯、睇電視、洗衫等,一直活躍至凌晨,隨住大家瞓覺休息,用電量先慢慢回落。
雖然每日、每周及每季都有可預測嘅規律,但工程師仍要靈活應變,因應特殊情況或需求轉變,作出迅速嘅調控決定。例如喺2024年嘅巴黎奧運,重要比賽喺香港凌晨時間舉行,可以見到當時深夜凌晨嘅用電量較平日預期需求為高,控制室工程師亦需要因此靈活應變,一如我哋喺電視機前為運動員加油打氣,工程師就喺背後默默支持市民嘅日常。
你知道你使用嘅電力,係用咗咩燃料呢?中電一直採用多元化燃料策略,避免過分依賴單一能源。現時嘅燃料組合包括天然氣、核能、可再生能源,同燃煤等,以確保電力供應安全可靠,電價合理穩定,並符合環保要求。
各位眼前有個拼圖遊戲,考驗你哋嘅反應,揀選適合嘅能源圖案以完成挑戰。完成遊戲之後,大家會見到一張喺炎熱日子中,一日廿四小時嘅電力供應分佈圖,顯示咗唔同能源嘅特性。例如最底層黃色嘅部份係核能,核能發電高度可靠、零碳排放、價格具競爭力,可以長時間穩定供應,能滿足最基礎嘅電力需求。而紫色代表天然氣,雖然佢嘅價格較為波動,但就係一種可靠穩定嘅低碳能源。
面對每日唔同嘅能源需求,中電嘅規劃工程師會提早預測用電需求,亦須評估發電廠機組嘅可用率、運行效率、輸電損耗、發電成本、唔同燃料嘅排放特性等,藉此編排機組發電嚟配合預期需求。系統控制工程師仲要時刻保持警覺,迅速應對緊急情況。
為應對全球日益嚴峻嘅氣候變化,中電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緊密合作,逐步落實減碳措施。中電採納更潔淨燃料組合,同時發展智能電網,並推廣用電需求管理,多方面配合以達致可持續發展。
中電積極推動能源轉型,包括逐步淘汰燃煤發電、積極研究綠色氫能發電等新科技、推動電動化,及加強區域合作引入新零碳能源。
自2018年開始,中電陸續為客戶將傳統電錶更換為智能電錶,預計喺2025年之前完成更換計劃。已更換智能電錶嘅客戶,只要喺智能手機安裝中電應用程式,就可以隨時隨地查閱自己每日用電量。喺資訊科技及通訊系統嘅輔助下,中電同客戶之間可以雙向互動,令電力供應同需求可以更靈活配合,同時推動客戶實踐節能生活模式。
現時,客戶都可以一同參與用電需求管理。例如我哋會邀請接駁咗智能電錶嘅住宅客戶,參加夏季節約用電活動。2024年嘅夏天一共邀請咗超過100萬個家庭參與,成功喺兩小時內節省大約28萬度電,相當於減少112噸碳排放量。同時,客戶如果喺屋企安裝咗太陽能系統,亦可以透過「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」計劃,參與發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