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特色

中電鐘樓位於亞皆老街147號,鄰近加多利山山腳。鐘樓於1940 年落成,其後與聖佐治住宅大廈的兩幢建築物完全連接起來,成為中電總部。

這三幢相鄰並立的紅磚建築物是由華人建築師關永康設計,於1930年代後期由發展商香港建新營造興建。中電鐘樓的落成正值裝飾藝術運動的高峰,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於歐洲興起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,迅即成為九龍區内一個地標。

中電鐘樓樓高25米,三面外牆裝嵌了電力驅動的塔鐘,塔鐘上方建有玻璃飾磚,構成別樹一格的建築特色。由於香港許多標誌性的鐘樓建築早已消失,中電鐘樓是香港罕有及具備戰前國際現代主義風格的鐘樓建築之一。

中電鐘樓文化館 中電鐘樓文化館
CLP Pulse CLP Pulse
時鐘

時鐘

中電作為一家供應電力的公司,它在鐘樓頂層展示三面同步的電鐘最為觸目。這三面的時鐘每個直徑為2.4米,由英國李斯特城著名電鐘製造商Gents' of Leicester製造。這幢鐘樓建築除了是區内的地標外,其三面的時鐘亦經歷世代,一直為九龍居民發揮準確地顯示時間的社會功能。

外牆的紅釉瓷磚

紅龍盤蛟

中電總部佔用的三幢建築物均採用同款的紅釉面磚,其相連結構宛如一條蟄伏在加多利山南麓的巨龍。外牆的釉彩瓷磚及鐘樓的玻璃飾磚由建築材料供應商Cathay Ceramics (H.K.) Ltd.供應。由於該公司於 1950年代已經結業,中電為權宜計曾一度使用設色混凝土磚,直至找到新供應商為止。此建築物的雙層玻璃窗是另一建築特色,其採用的窗較十分罕見,令維修保養方面增添挑戰。

中電的公司旗幟

旗幟飄揚

一如當時許多塔樓的設計,中電鐘樓頂部佇立了一根旗桿,令建築物看來更高。在殖民地時代,每逢節慶,旗桿上便會升起英國國旗。這個慣例隨著殖民地時期結束而終止,自 1998 年起,中電在完成架構重組後革新企業形象。自中電控股成立以來,中電的公司旗幟每天都在鐘樓上方隨風飄揚。

服務社群

服務社群

長期以來,中電總部不但是辦公室,更一直是公司與廣大市民接觸聯繫的地方,是客戶經常到訪繳交電費和辦理電力賬戶事宜的地方。中電總部與其他公司的辦公室不同,採取開放式設計,門口沒有大閘或圍欄。地面樓層是收銀處,隔壁是按金部和接待處,以服務公眾為主。

中電的印記和足跡

中電的印記和足跡

中電與香港社會的演變和發展一直密不可分。鐘樓屹立窩打老道與亞皆老街交界處逾80年,已成為社區的一部分,許多公共設施均採用了該建築物或中電的公司名稱作為社區標誌。